新聞資訊
      感觸規矩,明辨是非——讀《弟子規》有感
      發布:2020-10-21
        |  
      閱讀:906
        |  
      撰稿:張媛媛
      字號:
      A+ A- A

      【弟子規,圣人訓】弟子規在總敘中明示,它按照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,來勸告人們應該遵守規矩。近年來,《弟子規》在很多地方得到重視,在諸多行業也得到培訓。許多企業將《弟子規》作為員工學習培訓教材,有的家庭讓孩子熟讀《弟子規》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。《弟子規》用朗朗上口的語句勸戒人們怎么懂規矩,怎么守規矩。特別對年齡比較小的孩子,強調規矩要從小養成,從小事養成。家長交流會上,一位家長分享了他的孩子“上課傳紙條”事件。一天,這位家長陪孩子散步,孩子興趣之余向他介紹了上課“得意之舉”。課上,他向同學傳了一張紙條,寫著你最大的夢想是什么?同學回復不告訴。孩子又傳一條寫著:寫出來你的夢想就能實現。同學回復上課課堂作業我能抄到。孩子再傳一條,你上學目的是什么,是上學,不是抄作業。儼然一副大人教育小孩的口氣。同學回復不要告訴老師。這位家長對孩子的童心舉動暗暗發笑,然后嚴肅地對孩子說,你們倆都不對,上課是有紀律的,課堂上都像你們這樣傳紙條,老師還怎么上課,老師講的知識你們怎么能聽得進去。這是上課不遵守課堂紀律,不尊重老師勞動成果的表現。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,有不懂的,應該互相指導或向老師請教才對啊。

      【老易至,惜此時】這句話警示人們人生易老,珍惜時光。成人不懂得珍惜時光,浪費學習實踐光陰,唯恐覺得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,工作中知識技能捉襟見肘,與奮進者距離漸行漸遠。小孩也是如此,如何引導也是大人之責。現實中一例大人引導小孩不遲到的事例可供我們學習一番。早上小孩邊刷牙邊玩牙刷包裝里隨帶的小玩具,母親看在眼里也沒阻止,等小孩急急忙忙趕到學校時,已錯過了升國旗時間。放學后小孩還是與平時表情一樣回家吃飯,母親納悶,上學遲到了老師沒責罰。母親將這一情況告訴了老師,老師對孩子父母贊賞有加,別人打電話都是解釋孩子為什么遲到,你打電話要我好好批評他,教育他。這么開明的父母我一定幫你共同教育好孩子。后來,小孩不管走到哪里都帶著自己的小鬧鐘,自己安排時間,從不遲到,養成了良好的守時惜時習慣。

      【物雖小,勿私藏】這句話警示人們不能輕易私拿一件認為小的物品,久久而之,可能以小貪大。小孩也是如此,從小不會貪心的話,對他養成廉潔有守的態度至關重要。一位母親經常帶自己的孩子逛書店,逛出來的時候,發現孩子拿了書店里附帶贈送的玩具。付帳的時候,這位母親讓孩子送還這個玩具,店里的售貨員回復說,小東西,沒關系,給他玩。后來,小孩上幼兒園常常帶些小東西回來,這位母親警覺了,立即制止了孩子的行為。沒有讓孩子的壞行為任其發展,沒有讓孩子幼小心靈滋生貪占便宜的戀頭。

      【路遇長,疾趨揖】這句話警示人們人與人相處以禮儀之交,恭敬待人。如今,信息網絡聯通快捷,人們似乎越來越習慣于網絡溝通。行路看手機,等車玩微信,家中看視頻,虛擬的溝通似乎淡忘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,甚至迎頭碰面形成陌路,鄰里之間雞犬不聞,家人之間不言不語。孩子的禮儀也偏離傳統道德禮范。孩子在家中直呼父母姓名,在學校中直呼老師姓名。早上父母叫起床,有的還對父母發脾氣;自己不動手,穿衣服由父母代勞;漱口洗臉都是父母將其準備好;吃飯邊看電視邊吃或邊玩手機邊吃,有的上小學幾年級了還要父母喂;上學的書包都讓家長背;輪流值日打掃衛生也由父母代辦。人與人之間面面溝通減少,網上溝通越來越頻繁。孩子的禮儀信念淡化,孝心道德意識弱化,依賴性增強,動手能力越來越差。

      朗讀《弟子規》,聯想一些事,感受傳統文化的力量,感觸仁慈博愛的思想,感悟明辨是非的哲理。